一、
1.全員線上辦公
自國慶假期后,蒙金全體職工實行線上工作制,對后半年的項目計劃有條不紊進行推進,研發(fā)部、項目部、品牌部、財務部、人資部、法務部協(xié)同作戰(zhàn)、共克時艱,隨時調整工作變化,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。
2.完成前期線上培訓任務
為進一步深入了解政策賦能企業(yè)等相關內容,由研發(fā)部主管石鑫鑫帶領各部門參加呼和浩特市科學技術局關于舉辦企業(yè)創(chuàng)新能力提升專題線上培訓。
培訓時間:10月14日 10:00-11:00
10月15日10:00-11:00
10月17日10:00-11:00
(其余培訓須知詳見釘釘文件)
二、做好心理疏導
疫情突如其來,反反復復,隨之而來的是線上的工作與學習、居家隔離等等,打亂了原有的生活節(jié)奏,對職工群體的心理帶來的沖擊不容小覷。
面臨疫情帶來的各種重大變化或威脅時,職工的身心會產生一系列整體性的調適反應,即應激反應,具體表現在情緒、認知和軀體三個方面。疫情期間,職工可能出現的癥狀大概有五種。
1、焦慮,表現為緊張不安、心神不寧,感到失去對生活的控制,或表現為易惹怒,陰晴不定、情緒起起落落,或感到壓抑、郁悶、情緒低落。軀體上還伴隨著失眠、頭痛、身痛、頭昏眼花、耳鳴等癥狀。意志無法集中、精神渙散等。
2、疑病,表現為對自身的健康狀態(tài)過分關注,深信自己已經患病,常常各處求醫(yī),迫切尋找治療,即使醫(yī)生解釋澄清后也不能消除已生病的執(zhí)念。
3、恐懼,表現為驚慌失措和無處安放的“玻璃心”,對疫情有關的人事物感到恐懼和害怕。嚴重時可能產生心慌、心跳急促、冒汗、頭腦混亂、發(fā)抖甚至暈厥等癥狀。
4、抑郁,表現為一種壓抑、失落、充滿負能量和無法釋放的悲傷情緒。對人和事物失去應有的興趣,伴隨失眠、疲勞、認知功能下降等癥狀,嚴重者甚至產生輕生自傷的念頭。
5、強迫,表現為反復重復某些行為和思維。疫情期間,因為人們對病毒和日常消毒的過分關注,可能表現出不必要的反復不停的洗手、清潔房間、對與他人接觸的過分恐懼等。
如何應對心理和身體上的變化呢?
首先,減少因信息雜亂過多帶來的心理負擔。在自我感覺壓力過重時,盡量控制每天接收相關信息的時間,尤其在睡前不易過分關注,大概時間控制為一小時左右。此外還應注意清理接收信息的渠道,選擇官方通報的信息,減少“信息超載”的雜音。
其次,進行積極的自我行為管理、情緒管理及認知調節(jié)。包括:規(guī)律作息、穩(wěn)定生活,保持良好的飲食、睡眠,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,堅持適度的規(guī)律運動;留意事實和數據,根據事實,判定自己的擔憂是否合理。關注事實的積極部分,用更真實、積極的想法取代消極感受,進行自我鼓勵和肯定,堅定信心;學習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,情緒有兩面性,正性情緒和負性情緒沒有好壞之分,都有積極意義。
(文源:澎湃新聞,《勞動午報》)